近期受疫情影響,很多中小企業希望透過政府的資助計劃渡過難關。聽行家講「咩都唔洗做,拎佐政府近20萬資助。」咁就大錯特錯,政府每個資助計劃都是有目的,如果「咩都唔洗做」,小心墜入觸犯串謀詐騙罪的陷阱。所以在申請政府資助之前,先問一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一、你申請目的是甚麼?
不同政府資助都各有目的和作用,如果打算開發建立一些科技應用項目,例如:公司網站、管理系統,就要留意科技券計劃 (TVP) 。針對海外的推廣和發展,就要留意BUD專項基金 (BUD) 和中小企業市埸推廣基金 (EMF) 。涉及研發的可留意企業支援計劃 (ESS) 。初創企業可留意科技創業培育計劃 (Incu-Tech) 和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 (Incu-Bio) 。
每個計劃各有指定的資助範圍和對象,切忌「為Claim而Claim」,浪費政府資源和自己的時間成本。各位中小企業應真正考慮自身業務的實際需要,策劃長期的營運方向,申請合適的資助計劃,將政府資源留給其他更有需要的中小企業。
二、你的計劃可行嗎?
各中小企除了要做好資料搜集,了解各資助計劃的詳情外,同時需要檢視公司的資源和財政能力是否能配合到申請計劃。不少的資助計劃秘書處要求提供詳盡的計劃書和理據作參考,申請企業的能力和資金亦是委員會審核的因素之一,確保企業在獲批後後申請的項目可以如期進行。幾乎所有的政府資助計劃,政府只會資助特定百分比的金額,其他的開支是需要申請企業自行承擔。
曾有企業申請「BUD專項基金」,在政府獲批前先推行申請項目,於深圳設零售點和聘請了3名新員工,但後來發覺預算有誤導致整個申請進退兩難,不但無透過政府資助渡過難關,反而「洗濕個頭」,申請過程浪費額外的時間人力成本。
三、自己申請定另尋顧問公司代辦?
其實市面上各種的政府資助都可以由商家自行申請,但因為申請過程繁複,部份資助計劃批核門檻較高,自行申請有風險,所以很多企業在有限的時間人手及缺乏經驗下都會找顧問公司代辦。無論是尋找服務供應商抑或資助顧問公司,各位中小企業老闆必須要謹慎選擇可靠和有經驗的供應商及顧問公司,曾有申請者收到科技供應商聲稱只要選用他們的科技服務就會免費協助申請政府資助,通常會標榜「不成功不收費」,直至成功申請TVP為止,就會瓜分客戶資助。甚至有申請者的TVP申請不成功,該科技供應商最終並沒有退款給申請者。金錢上的損失亦事小,如因此而犯上官非淪為階下囚就更得不償失。這些做法實在同樣作為科技券顧問的我們感到蒙羞。商機處處,只要誠實合法,政府的資助無非都是為各中小業提供協助,所以必須三思而行,忌因小失大。
何謂可靠的顧問公司?最簡單是必須要熟悉了解各個資助詳情,不妨參與我們Star Fund的免費講座,在最後的問答環節即管發問,你就會知道何謂可靠何謂熟悉了解。另外顧問公司的經驗、客戶評價、成功案例和合作夥伴都是可反映到其可靠可信度。
總括而言,各位老闆應善用政府資源,透過資助配合企業發展。我們Star Fund奉勸一句切忌「貪他一粒粟,失卻半年糧。」